2016年5月28日上午9时,微纳器件与导航研究室(二组)全体老师及学生在14号楼303教室进行了学术交流会。会上郭涛教授带领的五名同学为大家做了精彩的报告。郭涛老师首先发表讲话,介绍了报告团队成员及本次报告的主题。

第一位报告的钱龙同学给大家带来的是《纳米材料传感器》。近年来,碳纳米技术的研究相当活跃,多种多样的纳米碳结晶、针状、棒状、桶状等层出不穷。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利用纳米技术制作的传感器尺寸小、精度高,性能大大改善,更重要的是,纳米传感器是站在原子尺度上,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传感器的理论,推动了传感器的制作水平,拓宽了传感器的应用领域。碳纳米材料中纳米碳纤维、纳米碳管等新型碳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诸多领域。
钱龙同学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各地学者对纳米材料传感器结构工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包括气体传感器,应力传感器,分子检测传感器等,并就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结构、单壁碳纳米管等碳纳米材料未来研究的方向做了简要介绍。

孙成财同学第二个报导,他给大家带来的是《石墨烯压力传感器》。承接钱龙同学留给我们的话题,他向我们介绍了石墨烯压力传感器。重点介绍了三种石墨烯传感器:1、悬浮石墨烯压力传感器2、光纤石墨烯压力传感器3、面内或隧穿石墨烯压力传感器,并就这三种传感器的性能优劣进行了比较。重理论又不显得生硬枯燥,孙成财用精彩的报告博得了大家的掌声。

接下来是孟庆霄同学,他跟大家分享的是《智能电子皮肤》。机器人是现代科学应用的最热门的领域之一。电子皮肤是一种可以让机器人产生触觉的系统,其结构简单,可被加工成各种形状,能像衣服一样附着在设备表面,能够让机器人感知到物体的地点和方位以及硬度等信息。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子皮肤的研究将会给机器人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电子皮肤模拟、还原甚至取代机体皮肤,具备感觉和触觉,即与人体皮肤一样感知不同外界压力,畅通传导触觉信号的最基本功能。本次用电子皮肤的多个应用实例,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电子皮肤的功能应用、组织构造、感觉模拟以及电子皮肤的研究方向。

随后报告的是金虎同学,他给大家带来的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他详细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重点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电池技术,包括电池的分类及工作原理。从化学电池、物理电池和生物电池这些不同电池的性能比较,就镍氢电池、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体提出了提高电池性能的方法和未来电池技术努力的方向。随着滴滴打车在各大城市屡遭封杀,中国推出巴铁概念等一系列事件,未来汽车技术必将掀起又一波进步的浪潮。

最后是孟喆同学为大家带来的《VR虚拟技术》。虽然前面已经有好多同学介绍了VR虚拟技术,但我们仍然觉得孟喆同学向我们介绍了与众不同VR体验。他用众多逼真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VR技术无可比拟的强大环境模拟能力。他简单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历史和技术支撑,重点与我们分享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并就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面临的大障碍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未来做了简要的介绍。

整个报告内容充实新颖,会场气氛融洽。我相信所有参与本次交流会的同学都有所收获。最后在大家的一致认可下,孙成财凭借《石墨烯压力传感器》,孟庆霄凭借《智能电子皮肤》荣获本次优秀报告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