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赛背景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的指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生态环境。2015年第二届物联网感智创新大赛将以推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培养综合性科技人才为突破口,结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契机,广泛集聚优质设计资源,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第三届大赛将继续扩大业界的影响力,鼓励和促进创业项目的落地和优秀设计作品的产业化。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主办单位: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北京市计算中心
三、参赛范围及奖项设置
1、大赛参赛范围不限,包括高等院校、社会团体、企业等单位或个人,参赛者按照大赛要求,在线提交报名信息和参赛作品资料,通过“初审”、“复审”和“终审”评选出优秀作品。
2、大赛设立金、银、铜三项大奖,并设置五个单项奖、若干优秀奖及5个组织奖。所有获奖作品均由“大赛组委会”进行表彰和奖励。
3、金奖1个,奖金5万元+证书;银奖3个,奖金各2万元+证书;铜奖5个,奖金各1万元+证书。
4、单项奖5个:最具创意奖10个,奖金1千元+证书;最具应用奖10个,奖金1千元+证书;最具创新奖10个,奖金1千元+证书;最具创业价值奖2个,奖金5千元+证书;最具人文关怀奖2个,奖金5千元+证书。
5、大赛优秀奖若干,不设奖金,颁发获奖证书。
6、组织奖。此类奖项由“大赛组委会”推选,将授予积极组织参与“大赛”的单位。设最佳组织奖5个,奖金1万元。
7、以上奖项如作品提交质量和数量未达到“大赛评委会”要求,部分奖项可以空缺。所有奖金均为税前金额,税费由“大赛组委会”相关部门代扣代缴。如企事业单位获奖,需要出具收款发票。
四、评审及公示
1、 评选总则:大赛奖项评选贯彻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促进智能科技的发展的方针,坚持以“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宁缺毋滥”为原则。
2、 评定标准:
1) 是拥有知识产权,作品创新性强,占总分值的30%。
2) 是科技含量高,创意新颖强,占总分值的30%。
3) 是市场前景好,产业规模高,占总分值的20%。
4) 是实用性强,使用便捷度高,占总分值的20%。
3、 评选流程:
1)初审。以参赛者在线提交的作品材料为主,“大赛组委会”在对所有作品进行全面审阅的基础上,进行资格审查和科学性审查,选拔出70%的作品入围第二阶段的“复审”。
2)复审。“大赛组委会”邀请技术、管理、风险投资等领域专家组成专业的“大赛评委会”。并召开专门的评审会议,对“初审”选拔出的作品进行“复审”,选拔出不超过30%的作品入围“终审”。
3)终审。“大赛评委会”将根据已入围“终审”的作品评审情况,选拔出不超过50个优秀作品参加现场答辩,并成立“答辩评审专家组”对选拔出的作品进行公开展示并相应打分,邀请作者参与作品答辩、技能测试、素质测评等现场活动。最终获奖情况将根据入围作品在“终审”活动中的综合成绩确定。参与“终审”现场活动的人员,必须是报名表提交的作者或团队成员。对于不能参加本环节的作者将视为自动放弃获奖资格。
4)复审期间,大赛官网将开放权限让公众对“复审”入围作品进行不记名网络投票。投票结果将按照10%评分比例计入作品的“终审”成绩。
4、获奖公示。评审结束后,获奖作品将在大赛官网(www.intellisense.org.cn)和首都之窗(www.beijing.gov.cn)网站上进行不少于10天的公示。公示的内容包括:获奖者姓名、作品名称、作品简介等。
5、在公示期内,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对公布的获奖情况持有异议,都应以书面形式向“大赛组委会”实名举报(质疑投诉者须提供相关证据或明确的线索,“大赛组委会”应对投诉者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匿名和过期投诉,原则上不予受理。如经查明,确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的事实,将取消该作品的参赛资格。
五、赛程安排
2016年第三届大赛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报名及作品申报、初审;第二阶段,作品评审及推广;第三阶段,作品颁奖及发布。
报名时间:2016年5月20日——2016年10月31日 (点击“登录/注册”,然后提交报名信息)
作品评审:2016年11月
获奖公示:2016年12月
颁奖典礼:2016年12月
注:1、有意愿报名并参赛者请于截止日期前到官网注册报名并提交作品,报名表请交到创新精英研究院办公室(主楼1318)。2、报名成功后会自动生成报名表,打印上交即可。
创新精英研究院
2016年9月7日